施政報告2025懶人包|10大派錢派糖/民生醫療福利一覽 赴粵安老每月資助$5000、初生子女免稅額增至兩年
施政報告2025懶人包目錄
初生子女免稅額增至兩年
李家超宣布進一步推出「組合拳」措施鼓勵生育,延長初生子女可享額外免稅額的時間,由一年增至兩年。由2026/27課稅年度起,納稅人可就每名子女在出生後首兩年享有雙倍免稅額(即26萬元),措施適用於該課稅年度末所有未滿兩歲的子女。
同時,政府將在未來三年新增15所資助幼兒中心,提供約1,500個零至三歲日間照顧服務名額,比現時增加近一倍,並把更多名額撥予零至兩歲嬰幼兒。
在校課後託管服務方面,將於本學年擴充「在校課後託管服務計劃」,名額不再設上限,方便家長外出工作。
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增1.2萬張
將「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的總數增加4 000張至1.6萬張。另外,會新增三個長者鄰舍中心,加強在地區為長者提供支援,預計每年可服務約3 000名長者。以試行方式把政府新建的福利項目設施出租,讓服務營辦機構有更大彈性提供不同資助模式的長者日間護理及支援服務。政府亦會優化「離院長者綜合支援計劃」,為出院的有需要長者提供社會福利服務支援。
長者院舍照顧服務劵增1000張
增加1 000張「長者院舍照顧服務劵」至總數7 000張。政府亦會增加約700個新建資助安老宿位。資助院舍合資格的現職保健員修讀新設的護理保健師專業文憑課程,培育專屬人才,推動業界發展。
資助赴粵安老每月$5000
政府年底前推出試驗計劃,資助選擇赴粵養老的綜援受助長者入住指定在粵安老院,提升生活質素。每名合資格長者每月可獲5,000元資助,名額共1 000個。
另外,政府會持續擴展「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由10月起,參加計劃的內地安老院將由15家增至24家,覆蓋城市由6個增至8個。年底前亦會推出為期兩年的試行安排,分擔參加「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的香港長者在國家基本醫療保障政策下須自付的部分醫療開支。
在廣東及福建省養老的香港受惠長者可選擇由政府將可攜現金援助款項直接匯入其內地指定銀行的帳戶,方便香港長者在內地養老。
增殘疾復康名額、高齡殘疾支援
政府將加強對復康及殘疾人士的支援,涵蓋產品選擇、康復名額及高齡殘疾人士服務:
設立康復產品指引:與大學合作制訂消費者指引,以電動輪椅、智慧病床及外骨骼機械人為試點,列明技術與操作要求,協助長者及殘疾人士選擇合適產品。
增加康復服務名額:新增80個私營院舍買位宿位、220個特殊幼兒中心名額、100個展能中心及50個嚴重智障人士宿舍名額。
擴大高齡殘疾支援:2026年第二季起於專為智障人士設的宿舍提供一站式支援,並增加延展照顧名額,騰出約700個日間康復名額,為居於社區的殘疾人士提供訓練及減輕照顧者壓力。
支援照顧者 為300戶裝智能意外偵測
政府將預留每年5億元經常開支加強支援,包括津貼、暫託服務、24小時熱線、一站式資訊平台及公眾教育等。
政府已建立首階段支援照顧者數據平台,連結社署、醫管局及房委會資料,識別高風險家庭並調遣關愛隊探訪,並協助安裝「平安鐘」服務。
同時,政府將為300戶高風險住戶安裝智能意外偵測系統,推行「與照顧者同行」計劃及培訓前線物業管理人員,並優化資訊網AI聊天機械人功能,全面加強對照顧者的支援。
優化「再就業津貼試行計劃」
李家超表示,勞工處去年7月推出為期三年的「再就業津貼試行計劃」,反應理想,截至今年8月已有超過50,000名參加者及27,000宗就業個案。勞工處將繼續收集及整理計劃參加者及就業個案的資料和數據,並於明年第一季進行中期檢討,配合「中高齡就業計劃」,探討進一步鼓勵銀齡就業的措施。
中年再就業津貼2025|最高獲$20,000再就業補貼 全面申請指南
大增公屋供應 輪候時間目標降至4.5年
李家超宣布,2026至27年度起計算的五年內,總體公營房屋建屋量(包括「簡約公屋」)將達18.9萬個單位,較李家超上任時增加約八成。公屋輪候時間亦持續改善,由三年前的平均6.1年縮短至目前的5.1年,目標於2026至27年度降至4.5年。李家超指,對「劏房」戶而言,早一年入住公屋或「簡約公屋」,不但可改善居住環境,還可分別節省平均每年約3.6萬元或5萬元租金。
另外,政府三年前推出共3萬個「簡約公屋」單位,其中約1萬個將於今年底前落成啟用,餘下2萬個則會在未來一年半內全部落成。至於取締劣質「劏房」的「簡樸房」規管制度,草案目前正於立法會審議,若獲通過,將於明年3月正式實施。
增綠表比例及白居二配額助上車
隨着公營房屋供應增加,政府會按部就班協助市民置業,並推出六大措施:
調整綠白表比例
居屋供應比本屆政府上任時五年期預期增加約50%,將綠白表配額比例由「四比六」調升至「五比五」,協助更多公屋租戶成為業主,同時加快公屋流轉。
增加白居二配額
下一期「白表居屋第二市場計劃」再增1,000個配額至總數7,000個,當中一半撥予40歲以下青年家庭及一人申請者。
發出更多批准信
房委會發出批准信的數額將略高於配額,避免因個人意願轉變造成浪費,盡量滿足買家期望。
增加大單位比例
提升居屋和綠置居面積較大單位的比例,以回應市場需求。
放寬轉讓限制
將新出售單位轉讓限制年期由15年降至10年,適用於下一期起推出的居屋及綠置居,鼓勵居民向上流動。
推長者換樓計劃
推出房委會資助出售單位「長者業主樓換樓計劃」,容許年滿60歲並擁有單位十年或以上的業主,可在第二市場出售該單位後不須補價,購買較小或較偏遠的單位,讓長者獲得額外現金作生活費,同時騰出市區或較大單位予有需要家庭申請。
全額資助免費換新科技義肢
李家超指在浙江訪問杭州六小龍時,注意到新科技對截肢人士的活動有突破性的幫助,新科研技術義肢內配傳感器,無須植入任何體內配備或線路,能識別套在義肢內肌肉的神經信號,指揮義肢動作。佩戴者經訓練後可做日常動作,包括自如書寫、演奏樂器等。
因此政府會支持惠民科研,運用創科基金引入新科研技術義肢,推出兩年計劃,全額資助在本港截肢的人士免費配置使用新科技義肢,讓他們能受惠於新科技。
醫療健康改革7大措施
增設中風中心、日間白內障手術中心
李家超強調,會強化以病人安全為本的理念,成立專隊處理醫療費用減免,檢討非資助服務收費,增加中風中心及「心血管疾病綜合醫療中心」等設施,縮短外科專科輪候時間,增設高流量日間白內障手術中心及推展醫院認證計劃。
吸引及培育醫護人才
第三所醫學院正進入資金和可持續性研究階段,年內提交最終建議;同時推出「環球醫護服務人才鏈計劃」,促進國際醫教研合作,吸引及培育醫護人才。
強化牙科及口腔健康服務
明年提交基層醫療法案,制訂全港標準,擴展家庭醫學門診服務及「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平台」,整合長者健康中心至地區康健網絡,強化牙科及口腔健康教育和服務。
增子宮頸及肺癌篩查、加快新藥審批
擴展與國家癌症中心合作,支持世界癌症大會,增加子宮頸及肺癌篩查、基因檢測及抗癌藥研發,加快新藥審批納入名冊,增添設備提升治療成效。
香港中醫醫院今年底投入服務
香港中醫醫院今年底分階段投入服務,年底公布《中醫藥發展藍圖》,擴展中醫專病服務與醫健通互通資料,推進中西醫協作及紓緩治療先導項目。
強化專業及私營醫療規管
明年上半年諮詢立法會,實施《私營醫療機構條例》,加強規管處所命名、無牌人士執法,並提升衞生署專業監管職能,保障市民醫療安全。
精神健康推廣大使培訓先導計劃
恆常化中學三層應急機制並試行於小學,強化駐校社工培訓,推廣《精神健康約章》、新設嘉許級別,及推出「精神健康推廣大使培訓先導計劃」,建立支援網絡。
回到目錄